丁祖诒 西安翻译学院创始人。1939年8月29日出生,1964年六年制高压电器专业本科毕业。1997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1985年,他受命西安市科协创建了西安地区大型学术团体“西安翻译协会”,并当选为副理事长兼秘书长。1987年,丁祖诒创建了西安翻译学院。1992年晋升为讲师,1997年被国家人事部人事与人才科学研究所聘为“特约研究员”,1998年被破格评为教授。 2001年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聘为特约研究员,2001 年10月陕西省高教协会授予民办教育家称号,年底被评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母校校园那座时钟,记录着崛起中的西安翻译学院,恰如西译人坚定的脚步。这座时钟塔,因为阳光照射校园景色的映衬,太阳的七色光芒会有辉映,有如凤凰展翅翱翔。丁祖诒先生曾风趣地说:“昔日黄龙摆尾,今天凤凰展翅”。
矢志不渝、追求卓越、儒风优雅。就是他创办了蜚声海内外的西安翻译学院,一个写满人生辉煌又富有传奇的老院长丁祖诒先生。老院长48岁下海,成为他人生传奇色彩的经典诠释。在他人生的几次惊险之跳中,他的这一跳是原点之跳。丁祖诒先生说:“我是辞去公办大学的公职,投身于民办大学荒凉的处女地,还是躺在公办大学的温柔椅上,享受金色晚年;是继续为公办大学天之骄子锦上添花,还是为怀抱里嗷嗷待哺的好几百落榜生雪中送炭,斗争了三天三夜的抉择,最终将人生的天平倾向与落榜生同行。”从工人到助理工程师,从中学教师到大学教授,从过去的“黑五类”到陕西省政协常委,从旧社会的“牛鬼蛇神”到如今中国民办教育界屈指可数的“东方之子”,从百万西安市民拥戴的“西安魅力先生“到政府颁发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破格提为教授职称,国务院授予享受特殊津贴的专家,被陕西省高教协会授予民办教育家称号……
他首次在中国提出“创东方哈佛”而引发热议。有人说他太狂了,而他铿锵有力地反击:中国拥有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2500多年前,孔子在中国兴办私学,中国为什么就不能出一所大学与“哈佛”齐名呢。创东方哈佛,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我们要通过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办成世界一流大学,代表中国走向世界。
挑战前沿的路是艰辛的。丁祖诒先生的人生目标是要经过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拼搏和奋争努力建立一所东方最好的民办大学,这是不解情结。
无论身处何地,他的脚步一天也没离开自己的民办高教领域,几乎每天都和学生在一起,用他对中国民办教育的一份赤诚守护着“哈佛梦”。他总是说:“我热爱我的事业,我热爱我的学生。”他充满信心和激情地说:我觉得,我们作为民办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应该是:“让无助的学子有助,让有志的青年成才,让奋进的人才辉煌”,民办大学首先应该帮助处于人生第一个十字路口的高考落榜生重新点燃心中的希望。
“屏息停博八千跳,借来七彩架心桥;安得增寿五十载,相伴后生到地老。”这是丁祖诒先生手术苏醒后的诗作。“愿这里是我一缕时光隧道的回忆,一隅消遣宁静的港湾,一抹相伴后生的晚霞”,都表达了对自己学生的牵挂。丁祖诒先生一首唱了二十多年的《月亮代表我的心》让西安翻译学院上空的月亮永远皎洁,让世人在仰望星空时备感温暖与幸福。“天上一轮明月,海上一个月亮,远方天空里会有两颗月亮,那就是你们的爸爸妈妈,西译有几万颗月亮,我这颗老月亮,每年陪着我们的小月亮们,月亮代表我的心,唱出我的爱、我的情。”
老院长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他的性格和人格也在铸就着西译的神奇,他的传奇也在精彩演绎。真正伟大的人直率真诚,真正的贤人虚怀若谷,真正的强者温文尔雅。丁祖诒先生热切地呼唤中国高等教育要向高尚教育进发,身体力行地缔造着中国民办教育的梦想和奇迹,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不做“学商”,不中饱私囊,极力反对教育产业化和超越现阶段的自我加冕之“国际化二本”。“西译”以其规模实力和品牌占领了中国民办高校的制高点,成为中国民办教育的领航者。
丁祖诒先生办学理念是他倡导的高尚教育,这一教育理念与他提出的“创东方哈佛”“满载希望的方舟、陶冶情操的熔炉”“第二希望工程”“让无助者有助,让有志者成才、让奋进者辉煌”“读书、做人,文明、亲情,变革、奋进”等都是一脉相承。高尚教育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是对人生的执着追求;高尚教育是引导人的灵魂达到高处的真实之境,高尚教育是把人的灵魂、精神用力往上拉,引向真理世界。丁祖诒先生的高尚教育理念旗帜鲜亮,成为中国民办教育领域的风向标。他在接受搜狐访谈时,谈到了要办引以为豪的高尚教育,让教育回归本质。他提出:“高尚教育首先要政策的高尚,高尚教育就应该表现在政府的政策,包括教育部门的政策,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丁祖诒先生说:“50年以后,100年以后,我要呆在山头看望着我的事业,看着我的学生。还有什么,人的一生要么就图利,要么图事业,人的活法不一样,我这个人就视金钱为粪土,我要的只是我的事业,还是那句话,当我回忆往事时,不因碌碌无为而后悔,最幸福的就是眼看着我十几万的学生在祖国各条战线上学有所成、建功立业,成为社会欢迎的人、有用的人,这就是我感到最幸福的了。”
2012年3月12日,老院长离开了我们,他的时代如黄鹤般杳然飘远,可是他留给我们的精神、志业还在绵延。我们无限怀念丁祖诒院长的人格魅力,他的正直无私、坦荡胸怀、光明磊落使所有的西译人敬仰。而这一切因他的力行不懈践行高尚教育,成为人们传颂办学者无私的典范。而这一切随他默默地静静地守望秦岭,弥足珍贵。还有他睿智思考与思想火花表达的视频访谈《儒风优雅向天笑——丁祖诒文集第二卷(访谈)》。他像孔老夫子周游列国宣扬他的仁爱思想一样,“网行天下”为中国的民办教育呐喊鼓呼。这一切是他用事业在为文,用理想在为文,用他矢志不渝的奋斗在为文,用他的一腔热血在为文,而这一切成为西译办学的道德寄托和精神支柱。他的歌声,从《敢问路在何方》到《月亮代表我的心》,到《相逢是首歌》,每一曲心歌温暖和感动所有的西译人。这一切定格在了他归隐山中,悲痛终南。我们怀念他是他面对人生挫折的正气、神气和力量,从不为艰难困苦所压倒,敢于亮剑,驰骋战场的领袖风范,像青松一样永远挺立在风雪之中,他的硬汉精神一直激励着西译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老院长留给年轻人的励志名言
第一,不要因为一次的高考失利就认为前途渺茫,条条大路通罗马。
第二,广大在校生,加入翻译学院就要把这条路走到底,坚定信念,学到知识,学会做人,就会无往而不胜,我们将学费用在改善教学条件上。
第三,给予我们的毕业生,你们已经投入社会,要有社会精神,要在工作中有创新精神,努力克服一切苦难,同时,在你们需要帮助的,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的时候,学校永远是你们坚强的后盾。
“老院长是西译学子的大家长 是西译教工的人生和事业的领航者”
回忆起老院长,根本不会觉得他是校长,他更像一个家长、人生和事业的领航者。学校大事小事,他都亲力亲为……有一组照片记录着老院长背着装满沙子的编织袋,正在土门校区基建;老院长对学生的关心胜似父母,严抓学生的饭菜质量和价格;只要有时间,老院长一定陪着学生一起晨读,在校园里、教学楼里,到处都能见到他的身影。
在“西译”,学子见了老院长就喊“丁爷爷”,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不叫院长叫爷爷,是亲情。因为在丁爷爷眼里,我们都是他的孩子。
在“西译”,有许多像我一样的留校生,毕业后在母校工作,组建家庭。在所有留校生心里的,老院长就是我们人生和事业的领航者,每一位“西译人”的骨子里都传承着一种力量---“西译精神”。
在“西译”,拥有全球十几万校友---“译家人”。老丁在所有的校友心里是一种不舍的情怀;无论何时何地,校友们都在牵挂着母校,牵挂着老院长。
2012年,老院长离去的噩耗让我们如同失去亲人般无比悲痛;老院长的灵堂设在龙城铭园,于2012年3月16日在西安三兆殡仪馆举行告别仪式。在副校长王霖的领导下,我在龙城铭园和三兆殡仪馆配合联络和接待工作,三天时间,有很多很多从外地赶来西安祭拜老院长的朋友以及各地校友,大家怀着悲痛的心情赶来送老院长一程;3月15日晚间,大姑丁淮兰送给我一件老院长生前的衣服留作纪念,老人家嘱咐我在第二天的告别仪式中负责事宜,转眼十年过去了,至今无法忘怀;3月16日早上,我带着西安翻译学院校旗和校徽来到殡仪馆后厅,初春的早上在这里阵阵阴冷袭面,几十米的走廊两侧已停放了几个人,穿过那条走廊来到单间, 老院长安详的躺在冰棺里,那一刻肃然起敬,向老院长深深地鞠躬,见到老院长那一瞬间坦然了,推着老院长返回化妆间,为老院长整理衣装,铺校旗和带校徽,老师傅认真为老院长化妆……老院长一生为民办教育事业,为他深爱的学子鞠躬尽瘁,这最后一程更要风风光光。
化妆完毕,启灵……
从化妆间到告别厅,这一路哭声绵长,催人泪下,老院长,您的亲人们送您最后一程。
最后时刻不忘教育事业
丁祖诒先生从创建西安翻译学院至2011年下半年,一直担任院长,西安翻译学院董事会董事长。
在老院长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叮嘱的仍然是教育事业和他不能忘怀的学生们。他在病榻上反复叮咛:要将“西译”建成一流校园,打造西译教育高地,为更多的有志青年提供一流的学习环境;“屏息停博八千跳,借来七彩架心桥,安得增寿五十载,相伴后生到地老。”这是住院治疗期间为他所牵挂的学生们留下最后一首诗,道尽了他对中国教育和学子无尽的爱。
老院长,您将永远在我们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