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其磨砺 始得玉成 —访西安华侨慈善基金会副会长 陶 英
西译87级的陶英,作为西译的第一批学子,怀着对母校的怀念和感激,在3月12日这个特殊的日子返回母校追思敬爱的老院长。陶英的优秀,写在善良的内心,写在大气温婉的脸上,写在一张张荣誉证书上。作为西安市个体劳动者协会副会长和西安华侨慈善基金会副会长的她,曾被评为“省三八红旗手”“陕西省巾帼创业先锋” “奉献社会公益爱心大使”等荣誉称号。当大家都赞扬她时,她却总说这是西译、是老院长对她的教导和培育的结果。
忆往昔 目睹老院长建校之不易
当谈及丁老院长时,不禁勾起了陶英对往事的回忆。作为首批入学的西译学子,她曾亲历了当年老院长创立学校的艰难历程。那时候的西译校园远没有现在的规模大,依稀记得当时学校是两层小楼,各项设施设备和教育资源,都是白手起家的老院长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老院长对学校注入的心血,造福着西译的每一个人,作为学生的她,亲眼见证了老院长为民学所付出的心血,这一路走来真的很不容易。“他兢兢业业的做事态度感染和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亲自扛面袋,亲自教学,亲自检查学生食堂饭菜,他就像父亲,就像大家长,就像我们的脊梁骨,只要有他在,我们就会感觉温暖而踏实”讲述过往的陶英眼神里凝聚着温暖。
“现如今的西译校园环境优美,设备先进,师资雄厚,真羡慕现在的西译学生啊!老院长要是还在的话,一定会非常开心的!”陶英看着眼前环境优美的西译校园不禁有感而发。当下的西译,不惜重金打造优越的师资队伍、先进的设施设备、良好的学习及生活环境,为西译学子创建了高质量的学习平台。“老院长的努力没有白费”看着学校近十年来的高速发展和取得的诸多优异成果,陶英欣慰地说到 “老院长的精神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拼搏,我想这就是一种传承”。从西译这个大家庭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创办的初心,还有不断坚持的恒心,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从这里走出来的每一位学子。
路曲折 陌上开花事竟成
有志者事竟成,陶英知道有理想有目标的人,要学会在心里种花,人生才不会荒芜,才会有不一样的斑斓色彩。陶英在毕业之初,怀揣着对母校的热爱选择了留校,这里是她学习的地方,也是工作历程的起点。随着工作的变动以及自己思想的变化,她最终选择了自主创业。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陶英成为了“下岗创业”的明星,先后被评为“改革开放四十年优秀个体工商户”“扶贫帮困”典范、“第四届陕西省非公有制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荣誉称号。她坦言,学校教给自己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坚韧与担当。在工作岗位上,她始终不骄不躁,脚踏实地,不断朝着成功的方向前进。“坚持,是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门,老院长创立学校的时候条件那么苦,还不是坚持下来了”陶英坚定地说。大家总说工作中的她坚韧不拔、自强自立、一丝不苟,她却说这些都离不开西译的教导和老院长精神的影响。
创业不是简单的一句口号,创业的过程都是艰辛而备受磨砺的。陶英在创业过程中也遇到过诸多挫折。“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谁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是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不能任其发展下去,我们要做的是要有信念、毅力和勇气,要有一往无前的决心和魄力,坚定自己的目标,不要瞻前顾后,要积极向上,要相信自己不断克服困难,不断重拾信心,不断成就更好的自己。”铿锵有力的话语像洪流奔涌而出,振奋人心,这应该就是陶英成功的秘诀。
纸上兵 不如脚踏实地埋头干
如今的学校发展的越来越好,给同学们带来的机遇也越来越多。陶英寄语在校的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学好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兼顾参加社团活动,来充实和锻炼自己。毕业后的社会是一个大环境、大氛围,要学会融入其中,这是一个学会做人做事的必然过程,要懂得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智者想尽千方百计,愚者说尽千言万语,她建议同学们一定要当那个身体力行的智者,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她多次强调要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让自己的思维变得灵活,同时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加上自己的信念支撑,将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并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一定要趁着年轻,砥砺前行。“都说时间就是金钱,可我们要明白它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来是流水”滔滔不绝的陶英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可谓苦口婆心,是啊,不能让时间像流水一般流走,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活出自我。
离开学校的这些年,陶英通过努力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好,在人生的道路上播种下繁花朵朵。此时依旧记得,那时的她将青春的脚印留在校园的小路上,将笑语欢歌留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青春会流逝,可记忆不会,经过岁月的打磨而历久弥香。是老院长的努力,让“陶英”们都拥有了美好的大学生活,也有了不一样的人生轨迹和机会,回忆在脑海中一帧帧上演,她感叹曾经,同时也感谢曾经。她感谢和怀念老院长的耐心耕耘、细心教导,感谢母校带给她的知识和机遇,让她可以变成现在这个独一无二的自己。她希望母校在之后的日子里可以越来越好,继续沐风雨、育桃李,将老院长“桃李满天下”的初心延续下去;继续迎朝阳、迈征程,不断创造出更多的西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