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译召开2025年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开题会
1月10日上午,西译组织召开2025年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开题会。陕西省社科联科研科普部部长翟金荣出席并讲话,陕西省社科联科研科普部四级主任科员孙宇飞出席,西安翻译学院副校长、科研处处长王利晓出席并发言,获批2025年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一般项目、青年项目项目负责人、省部级在研项目负责人及科研处人员参会,会议由科研处副处长张莹主持。
会议伊始,王利晓介绍了2024年度我校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内的申报、获批及结项情况,对陕西省社科联所给予的指导支持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和欢迎。她鼓励在座的研究人员珍惜机会,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项目申报及研究工作中,为学校的科研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后,会议进入了紧张而有序的开题汇报环节。14位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一般项目负责人在限定的五分钟内,围绕各自的研究主题、研究方法、预期成果等方面进行了精炼而深入的阐述,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随后,2位青年项目代表进行了开题汇报,他们新颖的研究思路和创新点赢得了在场人员的一致好评。
汇报结束后,翟金荣首先对西安翻译学院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勉励在座的研究人员继续深耕细作,为推动陕西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同时,翟金荣介绍了省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设置的五类项目的意义和特点,解读了修订的项目管理办法中的新要求,并针对项目申报中的共性问题提出了专业指导建议,希望大家高度重视,深入开展调研活动,提升项目研究的质量,为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王利晓作会议总结。她代表学校对陕西省社科联长期以来给予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表示学校将继续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投入力度,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加优越的研究条件和平台。同时,她对老师们的汇报表示了充分的认可,并希望老师们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提高科研效率;倡导学科交叉融合,从不同领域汲取养分,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研究。最后,她预祝各位申报人能够顺利结项,不断学习和突破,取得学术成就。

西安翻译学院举办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及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
1月10日至13日,西安翻译学院教师发展中心成功组织并举办“凝心聚力 携手并进”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及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此次培训旨在进一步提升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行政干部的管理与服务效能,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学校在职在岗中青年专任教师及全体副处级以上干部200余人参加培训。
副校长武忠远在培训前强调,此次培训机会难得,学校特邀学术造诣深厚且擅长理论结合实操的专家授课,理论与实践并重。他希望大家珍惜机会,努力学习,深入领会教学内容。学习后,要大胆应用所学知识于实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技能,为教育事业注入活力。同时,鼓励大家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结合个人教学特点,形成独特风格,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教育。纪委书记、人力资源处处长马向阳在讲话中指出,本次培训旨在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增强履职能力,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教育脉搏。作为高校中坚力量,处级干部需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政治方向,领悟高等教育使命,以高站位、宽视野谋划工作。培训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学者传授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能,助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精准发力,为学校内涵式发展注入活力。他希望大家珍视机会,端正态度,严守纪律,全身心投入,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本次培训班邀请了国内十余所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担任主讲嘉宾,培训以“精准、实用、有效”为原则,围绕“提高岗位专业能力、夯实育人综合素质”这一核心目标,针对中青年教师和处级干部分别设置培训内容,包括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OBE教学能力提升、AI赋能教学以及处级干部能力提升等多个专题。培训形式灵活多样,既有专题讲座和经验分享,也有实战演练和团队建设活动,确保了参训人员能够全面、深入地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
在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主题工作坊中,专家学者们通过专题讲座、经验交流和实操演练等环节,深入剖析了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分享了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的宝贵经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夏永林教授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课程育人的几个问题作专题报告及交流研讨;西北工业大学张莹教授及兰州大学吴王锁教授分别作“应用知识图谱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的经验与实践”及“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申报及建设之路”的经验分享;南开大学教授、天津市教学名师张伟刚通过AI赋能课程思政智能化的方法进行案例分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课程思政培训团队负责人李侃侃围绕“基于O-LIS-E的课程思政高阶工作坊”进行讲解、演练及指导。
OBE教学能力提升主题工作坊则聚焦OBE教育教学理念与实践,通过专题讲座和实战演练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教师们深入理解了OBE理念的精髓和关键行动路径。浙江大学李丹青教授与四川大学邹方东教授分别就OBE教育教学理念与关键行动路径及OBE理念下的非标考试改革与学业评价模式创新进行交流研讨;南开大学赵宏教授围绕“AI时代高校课堂5E教学范式的创新与实践”作专题报告;浙江工业大学信息技术中心副主任王森针对学教并重的教学创新设计进行实战演练;武汉轻工大学全力行ISW国际认证团队TDW高级训练师张胜全通过实战演练让教师们亲身体验了OBE理念在创新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效果。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AI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AI赋能教学主题工作坊中,江南大学马志强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张娟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裴世鑫教授、四川大学研究员胡琳分别围绕“AI赋能教学设计”“AI赋能课堂教学”“AI赋能课程建设”“AI赋能科学研究”等内容进行了深入讲解和实操指导。通过一系列实操演练,参训教师们不仅掌握了AI技术在教学中的基本应用方法,还深刻体会到了AI技术为教学带来的便捷和高效。参训教师纷纷表示,将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推动学校教学工作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处级干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则针对学校处级干部的实际需求,围绕师德师风、应急管理能力、领导力提升等方面进行培训。陕西省委党校应急培训中心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方欣教授作“情商管理与领导力提升”专题报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行政教研部主任胡锐军聚焦学校中层干部执行力提升的策略与方法,深度研讨、交流思想,形成破解方法;西南大学正处级纪检监察员、意识形态安全与文化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周翱及西安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张迈曾分别围绕“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策略”及“中青年干部成长之道”进行交流研讨。
在培训期间,参训人员严格遵守培训纪律,积极参与各项学习活动。他们不仅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还在课后主动与专家交流、探讨问题。此外,参训人员还加入了微信交流群,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工作经验,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本次培训班特别安排的团队建设活动更是让参训人员增强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更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为期四天的紧张学习,参训人员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受益匪浅。他们不仅掌握了新的知识和技能,还拓展了视野、提升了能力。此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学校教师和管理干部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更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未来,西安翻译学院将继续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服务能力,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西译召开2025年“双节”送温暖教职工座谈会
为深入贯彻陕西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关于开展2025年元旦春节期间工会送温暖行动的通知》精神,切实做好“双节”期间的送温暖工作,1月13日下午,我校召开“双节”送温暖教职工座谈会,向各位受助教职工发放慰问金,并送上节日的问候和祝福。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王小惠主持会议并讲话。党委委员、党群工作部部长、工会办公室主任李雪莹,各分工会主席、工会办公室成员及本次“双节”活动中受助的教职工参加座谈会。
活动伊始,王小惠代表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和学校向与会教职工表达了诚挚的问候与深切的关怀。她表示,值此元旦春节双节来临之际,学校工会始终将困难教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希望通过此次送温暖活动,能够切实帮助到那些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教职工,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学校和工会的温暖与关怀。
随后,来自不同岗位的五位受助教职工代表依次发言。他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享了各自在工作与生活中所遇到的挑战与困难,同时也表达了对学校工会此次送温暖活动的感激之情。与会受助教职工纷纷表示,此次“双节送温暖”活动,让大家切实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大家一定会立足本职,与学校同心同向,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优异的工作成绩回报学校。
在听取了在场教职工的发言后,李雪莹代表工会对各基层分会的支持与配合表达了衷心感谢。她高度赞扬了教职工面对困难的坚韧与责任感,通过大家敞开心扉地交流,展现出西译教职工为母则刚、为父挺脊的担当精神。李雪莹指出,工会工作者应及时传递困难职工的声音,塑造有温度的学校形象,让教职工感受到人文关怀与温暖。同时,她强调工会需持续推进“建家”工作,扮演好“娘家人”角色,搭建学校与教职工的沟通桥梁,传递学校对教职工的深厚心意与情怀。她希望教职工能将这份温暖转化为前行的动力,共同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作为教职工之家,工会始终致力于维护教职工权益,关心其工作与生活。此次送温暖活动,正是工会服务教职工的具体行动之一。未来,工会将加强与各基层分会的沟通协作,共创和谐美好的工作环境,为教职工提供更多支持与帮助。
王小惠在总结讲话中转达了校董事会、校党委对困难教职工的深切关怀。她强调,2024年学校学科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成就,凝聚着全体教职工的智慧与汗水。学校的发展非一人之功,而是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各展所长的结果。她表示,无论是身处教学一线的教师,还是默默奉献的后勤人员,每个人都为学校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每个岗位都不可或缺。王小惠指出,“信心”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她呼吁大家坚定信念,追梦不息,相信只要怀揣梦想并坚持不懈地努力,终将梦想成真。同时,她提出三点期望:坚定信念,共创美好;珍惜资源,树立终身学习典范;并预祝大家新年阖家欢乐、健康平安。最后,王小惠深情致谢每位教师的辛勤付出,并坚信在大家的携手并进下,学校的明天将更加辉煌。她的话语充满了力量与希望,激励着在场每一位教职工继续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会议期间,王小惠还代表陕西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向信息工程学院颁发了“模范职工小家”荣誉。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信息工程学院分会关爱教职工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全校教职工辛勤付出的鼓舞与激励。
据悉,学校工会通过前期细致的摸底调查工作,确保了送温暖活动的精准性与实效性。在本次“双节”送温暖系列活动中,西安翻译学院工会不仅组织了座谈会,还将在春节前夕对部分特困教职工、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教职工代表等进行走访慰问。未来,西安翻译学院工会将继续秉承“服务教职工、关爱教职工”的宗旨,为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陕西口岸发展研究院举行2025年建设交流会
1月14日,陕西口岸发展研究院2025年建设交流会成功召开。西安翻译学院副校长、陕西口岸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利晓及全体成员参会,会议由执行副院长毛青主持。
会上,毛青率先对研究院2024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复盘,详细汇报了一年来取得的多项成果,为过往工作作了系统总结。
随后,研究院各成员结合自身研究方向,依次深入剖析2024年工作中的经验与不足,并对2025年的研究计划与重点任务进行了阐述,明确了未来努力方向。
王利晓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全体成员要锚定口岸经济这一关键领域,深挖个人专业优势,积极投身高水平项目申报工作,力求产出一批高质量、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同时,针对口岸发展史的撰写,王利晓提出更高标准,鼓励团队在2025年持续发力,实现重大突破,为口岸发展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历史借鉴。
此次建设交流会,不仅梳理了过往工作脉络,更凝聚了团队共识,为陕西口岸发展研究院在2025年的稳健前行筑牢了根基,推动其在口岸经济研究领域不断开拓创新,迈向新的高度。